减肥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乾隆爷还是有点诗才,看看他这样一首中元观 [复制链接]

1#

“太液澄波镜面平,无边佳景此宵生。满湖星斗涵秋冷,万朵金莲彻夜明。逐浪惊鸥光影眩,随风贴苇往来轻。泛舟何用烧银烛,上下花房映月荣。”清朝乾隆《中元观河灯》

诗文漫读:太液池的水波如镜,无边的佳景出现在今天夜晚。

满湖的灯火,像星斗一样,万朵的莲花灯彻夜长明。

那海鸥在光影里飞过,那随着风的芦苇,轻轻摇曳。

此夜泛舟,不用另外点着蜡烛,因为一池的金色莲花映着月明。

初衣解诗:看到这首诗时,我只想到一个词“城会玩”,当然这个城是指“紫禁城”。

太液池原是汉朝的皇家园林,在陕西省长安县西。唐朝的太岳祠在大明宫中。明清两代的太液池则是故宫西北门外的,北海中海南海的皇家池苑。

在民间七月十五有放莲灯和河灯的风俗和祭祀活动。不过古代放河灯和连灯不限于7月15。

因为七夕节也可以放河灯,天上银河,地上莲河,是为了给牛郎织女相会指路。

而七月半的河灯,在道教和佛教里,更有着祝福,送病的作用。

清朝的皇家笃信佛教,在七月半的这一天,民间道家的法会,朝廷会以皇帝或者太后的名义,派官员致祭,而在皇宫中,也有盛大的法会。而法会之后,就是在太夜池中,点燃万朵金箔纸做的莲花。

这当然是皇家的祭祀,在中元节的夜晚,在湖水上放灯。此时天有明月,秋气初来,湖面上万朵荷灯,对水成双,无限绮丽壮观。

所以乾隆皇帝诗兴大发。“无边佳景此宵生”“万朵金莲彻夜明”这人工的盛景,可比得上天上的银河。就算是下船,也不需重新的掌灯点蜡烛,因为身边就是莲花的灯,朵朵花房,有蜡烛的光,有明月的清辉,人宛如仙境中。

乾隆皇帝25岁登基,在位60年又做了三年半的太上皇。开创了所谓清朝的康乾盛世。他修建了壮丽宏大的圆明园,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六下江南,成为清朝重要的一位皇帝。

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作为帝王的愉悦和舒心。皇家宫廷的七月半的祭祀,也如此的铺张与绚丽,至少可以看到宫廷的费用是相当的富裕,因为万朵用金箔纸做的莲花,光这一项,巨额的开支。何况皇家的七月半远远不止放河东这个项目。盛大的法会,烧纸船,都可是用银子堆起来的。

虽然后世评价乾隆皇帝的诗作,并没有十分可以流传的佳作,不过就他写下的这些诗词里,我们可以了解清朝宫廷以及他个人的思想状态,成为绝好的第一手研究清朝宫廷的资料。

不过这首诗里,也有不错的丽句,比如“万朵金莲彻夜明”“上下花房映月荣”。要知道这可不是诗人的幻想,是写实。

“太液澄波镜面平,无边佳景此宵生。满湖星斗涵秋冷,万朵金莲彻夜明。逐浪惊鸥光影眩,随风贴苇往来轻。泛舟何用烧银烛,上下花房映月荣。”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