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难忘的老厂房、一段段奋斗过的峥嵘岁月、一群群人的时代记忆……从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抗战时期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的宝鸡申新纱厂到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时尚之地“西影·电影圈子”,从时尚前卫的大华·到热闹非凡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老厂房、老设备、旧产品、旧车间,这些散落在我省各地的工业遗产,近年来纷纷由“老面孔”变身“新地标”,焕发出新的活力,缔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它们越“活”越精彩。
西影园区。
整体性保护、创意性展示、产业化提升
“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
“厂房不再机器隆隆,高炉不见烟尘滚滚,废弃工厂还有利用价值吗?新增长点在哪里?”不少人不理解工业遗产的价值,甚至还将其视为城市发展的负累,要么将其推倒,建成大厦楼宇,要么任其荒芜破败。事实上,这些工业遗产就是浓缩的中国制造奋斗史。作为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见证者,这些曾经机器轰鸣的工厂车间,如同工业文化的珍贵“化石”,承载着中国制造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记忆。
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年工信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工业遗产摸底调查,印发了《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并组织开展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工作,基本掌握了我国工业遗产的资源信息、地理分布、规模数量和质量水平等情况,建立了工业遗产项目数据库。
据工信部初步统计,全国尚存工业遗产近千处,主要形成于几个重要阶段,一是古代手工业时期;二是清末洋务运动和民国民族工业时期;三是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60年代,以项重点工程项目为代表,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行业覆盖煤炭、冶金、机械等国民经济基础行业和国防军工领域;四是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的三线建设留存下来的工业遗产。截至目前,工信部共发布5批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
去年5月,工信部又与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年)》,提出要“实施文化+产品系列行动”“创建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推出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培育一批工业文化研学实践基地(营地)”“创建一批工业博物馆”等。
“我国工业遗产项目时间跨度大,数量繁多,保存现状复杂,随着工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老厂矿停产搬迁,一批重要工业遗产面临灭失风险。”工信部产业政策司有关负责人指出,如此多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成为一大难题。
据了解,工业遗产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本身仍在从事工业活动的活态工业遗产,另一类是退出工业领域而丧失原初功能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又被称为“工业锈带”。从世界遗产的视角看,英、美、法、德等国家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起步早,如英国铁桥峡谷、德国鲁尔区等一批工业遗产已成为世界工业遗产,其成功之处在于注重设计规划,在整体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性展示和产业化提升,推动文旅融合、产业融合和城市融合,将“工业锈带”变为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使工业遗产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旅游+文化+商业”融合发展
陕西多处工业遗产“华丽变身”
年,宝鸡申新纱厂(陕棉十二厂前身)作为陕西省唯一入选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的项目,成功跻身首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截至目前,我省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项目已跃升至9个。
去年年底,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西安电影制片厂成为西安市首个国家工业遗产项目。成立于年的西安电影制片厂,是中国西北地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影片生产基地。《人生》《老井》《红高粱》《大话西游》,一部部电影名片从这里走向世界,60多年的辉煌历程记录着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印记。
年10月,西影投资10.3亿元启动了“电影圈子·西影电影产业集聚区”建设。秉承“修旧如旧”的理念,在完整保留老办公楼、洗印车间、置景车间等老厂区苏式建筑群风貌,以及珍贵电影放映设备、电影道具和艺术档案资料等的基础上,完善影视服务设施,积极探索“影视+文旅”跨界融合,构建了影视创作、影视拍摄、影视投资、影视宣发、园区运营、电影博物馆、电影主题酒店等影视产业链条,形成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厚的产业园区。多途径的创新发展也使西影集团资产规模从年底的5亿元增至目前的21亿元。
铜川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在年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也是当年陕西唯一入选项目。“耀州陶瓷工业遗址群是古代耀州窑遗址与近代现代化工业遗产叠加生成的、以陶瓷工业文化为核心的遗产群聚集地。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申报成功,将对耀瓷文化的宣传、扩大耀瓷的知名度起到积极作用。”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工作人员表示:“这是耀州陶瓷千年传承的又一个高光时刻。”
以“陶瓷+工业遗产”为主要基因序列的耀瓷小镇对标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随着耀州窑陶溪川美术馆、艺术家驻场工作室、陶艺工坊和茶咖空间、网红书城、精酿酒吧、直播基地、实践博物馆、遗产酒店、窑洞民宿等板块的陆续建成,昔日破败不堪的老厂房化身为颇具青春创意与活力的文创街区。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这里已经成为铜川首家集文化创意、陶艺体验、研学实训、休闲餐饮、酒店民宿为一体的混合业态、跨界经营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去文化创意产业园里的花市休闲成了家住西安昆明路的王女士每周都要进行的一项活动。王女士告诉记者:“我家就住在厂隔壁,可以说见证了这个老厂房华丽变身的全过程。”据王女士说,过去老厂房一直闲置,后来两个车间被改造成了停车场。去年年初,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盛装登场。“原来旁边的秦美花卉市场搬过来了,每周在这买买花、看看鱼、吃吃美食、来杯咖啡,走的时候再打包一份甜品,一天都可以泡在这里,放松心情,感觉特别棒。”
目前整个园区既有花市、鱼市及各种宠物店,还有餐饮门店、奶茶店、面包店、咖啡店、酒吧及生鲜超市、舞蹈教室。
据记者了解,年,际华三五一一实业有限公司启动“西安际华文创科技园”项目,通过利用原有厂房改建并新增部分面积,打造一个以工业遗迹为载体,以长安历史特色为纽带,以西安众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的科技文创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内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工业厂区遗迹,77棵大树,三栋包豪斯风格厂房,十栋上世纪50年代苏式建筑风貌,70多年厂区历史文化遗存。“我们始终秉承修旧如旧、保护再利用的理念。结合原有的建筑特点和布局结构,对部分老建筑进行了改造,使之变成时尚美观的玻璃花房。”际华三五一一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小革对记者表示。
设立市工业博物馆打造工业遗产示范区
西安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在行动
西安是国家从“一五”时期就开始布局建设的重要工业基地,不同经济建设时期留下的工业遗产,不仅见证了西安近现代工业化发展的历程,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去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推动西安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把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和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有效衔接,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以用促保,打造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西安城市形象提升相融合,将能够凸显工业文化特色的标志构筑物,融入城市特色区域或空间景观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能力。
方案指出,将对全市工业遗产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今年年底前,西安将建立工业遗产清单,对认定为市级工业遗产的单位颁发证书、授牌并予以奖励。
对已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业遗产,开展工业遗产价值阐释展示,弘扬工业遗产当代价值。对列入历史建筑的工业遗产,做好保护利用。并搭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项目招商引资合作平台,对经鉴定,房屋结构安全、符合使用安全条件的,吸引社会资本进行开发利用,把闲置和废弃的工业遗产转变为开放展览馆、文化艺术中心、生活剧场等产业发展转型和城市发展更新的资源,实现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
重点围绕军工、电工、纺织三个特色工业集中区,抓好连片保护利用。幸福路工业遗产集中区,突出军工特色,重点发展商贸商务、文化娱乐、创意展示等,打造融合服务和时尚创意合作平台。土门工业遗产集中区,突出电工特色,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文化旅游、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等,打造工业文明和都市文化融合体验区。纺织城工业遗产集中区,围绕国家实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深挖纺织工业文化内涵,加快老街区、老厂区、老建筑等的功能性提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民宿体验、观光旅游、休闲养生等业态模式,打造纺织工业文化创意商贸和宜居宜产生活区。
鼓励设立市工业博物馆。重点支持标准西迁博物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之乡工业历史文化博物馆、灞桥纺织记忆博物馆等项目建设。
“宅度假”盛行
工业遗产酒店大有可为
长期研究西安历史文化并在旅游行业工作多年的王娜向记者表示,与传统文物和名胜古迹相比,工业遗产是一种离当代并不遥远而不易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