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七月与安生讲的是两种生活,一种人生 [复制链接]

1#

看了不少本片的影评,发现大部分都写得没什么重点,要么是头脑简单的吐槽,要么是主观的自我代入和剧情讲解,实在没有耐心再看下去。

首先,我跟韩寒的观点一样,“这是今年我的国语电影十佳之一,另外八佳还在路上。”它不是好到飞起来,而是整个观影过程让我想到几部美国的青春片。

比如Me,EarlandtheDyingGirl和ThePerksofBeingaWallflower等,这类美国文艺青春片的特点是配乐非常好,还有角色冲突时表现的细微情感很到位。而这一次,《七月与安生》的这两点都在合格水平以上,whichis非常了不起。

小人物,大格局

“首先我不同意这个题材的格局小,这个戏比我以前的电影更大。通常都是用这些小人物小故事映射到时代变迁的背景。”

七月与安生代表了当代最典型的两类人,

七月,安分、保守、勤勉,

去过父母希望的生活,去争取看得见的未来。

安生,大胆、直接、冒险,

没有小心和周长的规划,只有去闯去拼的自信和决心。

伴随七月和安生的成长,戏里涉及很多平常人都需要做的决定,比如毕业的工作问题,闺蜜和意中人之间的取舍,还有一些对于逃离自身生活的思考,所有的这些问题和困惑,多多少少都存在于每一个平凡人里,让观看这部电影的人,也能多多少少找到自己的影子。

PS:看了很多多版预告,发现不少镜头被减,并没有放到正片,但正片已经接近两个小时,可见是挺用心的制作。

养眼的演员,惊喜的演出

马思纯和周冬雨这个组合很有火花,周冬雨饰演的安生很有性格魅力,而马思纯饰演的七月有颜值和身材优势(冬雨粉丝轻喷hhh),所以这两个人摆着一起,如果一定要去选择,确实是两难。

而这一种平衡对于营造特定的观感是非常重要的!正因如此,更能让男性观众代入,联想到男主家明的选择和犯错是有根有据,或者说,在情节发展上是reasonable.

男主家明很像彭于晏和宋威龙,简直让我频频出戏。但作为一名新人,他的表演没有太大的毛病而且感情戏不尴尬,合格地完成了他二维人物的功能,很不错了。

我认为两位主演的演出都高于平常的水平很多,特别是周冬雨,由于角色性格的关系,她会更令人注目。陈可辛说冬雨是很有爆炸力的演员,这一次她的演出确实显示出了张力。

如此大的进步,除了演员自身的努力,导演的调教是至关重要的。冬雨是凭直觉演戏的演员,在演戏的过程中,要去到什么“位置”才能做到剧本的要求,导演要给明确的指示和判断,所以在特定场景对演员的临场表演作出正确的反馈将直接影响最后成片的效果。

这样的指导非常考验导演的功力,而恰恰本片导演曾国祥对情感的判断非常准确和细腻,冬雨的进步他功不可没。

而至于七月马思纯,因为角色性格使然,她的演出有一份刻意的收敛,而在很多小细节上,比如对白节奏的把握,有明显的进步。比如下面这一句,停顿挺有意思,很有感觉。

“可是你不一定非要非常非常爱一个男人啊,你要爱你自己”

配乐是青春片的灵魂

就如文章开头说到的,《七月与安生》的配乐很有水准,首先每一首曲的意境都高度迎合剧情的发展,窦靖童演唱的主题曲(Itsnotacrime)Itsjustwhatwedo,单从歌名看就与剧情完美结合了,歌词也很适合电影的氛围,

19岁的少女能写出这样有态度的作品,让我想起Lorde。另外有一些耳熟能详的插曲,比如《花房姑娘》和《浮躁》的插入也是很有感觉。

为什么说配乐是青春片的灵魂,因为青春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回忆,而音乐最能表现青春那种稍纵即逝和亦真亦假的美好,能不能把影片升华,就看配乐和剧情的意境能不能高度融合了。

不看后期制作的短片,我都不知道曾国祥是曾志伟的儿子,就连奖门人也说想不到自己的儿子情感这么细腻。其实我最欣赏本片是,在很多需要释放情感的地方,导演给了足够的时间让演员去表现和放大,这是一个需要胆量的做法。

因为如果演员的表现不合格,就会把缺点放大,而七月与安生至少做到了十足投入,而且偶有闪光,所以成片的观赏性就提上来了。

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

七月是,安生也是。

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找到那个真正懂你的人,

难道不是很多人穷尽一生都在做的事?

谢谢浏览,屏幕前的,七月与安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