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严肃的崔健和不够严肃的时代声音图书馆 [复制链接]

1#
王家怀出诊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250603/k8vjffa.html

崔健一直让人拧巴。

不仅仅是他的音乐听起来拧巴。他这个人与这个世界的交流方式,以及人们对他的反应,都泛着股拧巴劲儿。

也许是因为他诞生在这片土地最拧巴的时间地点。这股拧巴伴随着他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拧巴着给他带来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名气和名誉,但同时这些名气也让他拧巴。

所以拧巴的崔健又发歌了,而且据说还有整张新专辑。专辑的名字如他这个人一样拧巴,叫做《飞狗》。

这张专辑的反馈也让人拧巴。怎么说也是中国摇滚教父时隔5年之后再发新歌,我以为多少也会掀起点风浪的,结果到昨天为止豆瓣条目都还没建起来(嗯今天早上有了,标记人数是29个)。

新歌评分不算高,我倒是一点也不意外。毕竟这首歌无论是旋律还是崔健的演唱方式都听不对现在人的胃口的。不过我也没打算再针对国人的听歌习惯和偏好批判一番,毕竟你不嫌看累了我还嫌说累了呢,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于崔健的音乐修养和水平也不需要我来置喙,有目共睹。

说旋律,崔健给《蓝色骨头》写的《迷失的季节》和《鱼鸟之恋》是我最近几年听过的为数不多的最让人动容的旋律;说文字表达,崔健的每一段歌词都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说情感,崔健的嗓音总是饱含着即将喷薄而出的压抑;说创新与实验性,无论是举办摇滚交响音乐会、还是对鼓点、萨克斯或者传统乐器的探索,崔健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你听过摇滚交响乐版本的《花房姑娘》就可以对他当前的音乐追求有所了解。《光冻》因为初听不够入耳一度被骂惨了,而这次的《飞狗》显然更加平易近人,仿佛碎裂的鼓点和吉他整体就能听出高度的规整来。

但他还是让人觉得拧巴。

我在写《蓝色骨头》的时候曾经把这种奇怪的割裂感形容为“不合时宜”。《蓝色骨头》也仍然是一部我非常喜欢却还是让我看的时候浑身不舒服的电影。这种不舒服在新歌《飞狗》里也有,就好像是我上中学的时候让我爸陪我一起去网吧上网的那种突兀感。

没错,与其说是艺术水平不够高倒不如是说观念的隔膜让崔健对时下的解读与大众脱节。

崔健的身上永远有去不掉的红色标签,几十年不变。红色五角星,白色鸭舌帽,而他的表情也总是严肃的,不苟言笑的。他站在综艺节目的舞台上的时候就好像有个巨大的时代气场一样,隔离着他和周围的一切。这种隔膜其实在其他年龄比较大的艺人们身上也有所体现,不过没有谁像崔健这样明显。

也许是崔健也对这种隔膜感不适,更或者是他本人志不在此。所以在15-17年短暂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之后,他又消失了。直到4年之后《飞狗》的再度出现。

很显然自从年之后,崔健一直对这个充斥着网络和泛娱乐化的时代表达着思考。《网络处男》也好,《蓝色骨头》也好,《飞狗》也好,虽然表达的方式越加隐晦,音乐越发复杂,内涵越发深刻,但整体的基调并没改变过。从个人情感出发,转移到对时代变革的观察,再到对整个人性和现实的思考。这其中有困惑不解也有对自我的反思。从“后来还有太多的名字我记不清楚了,反正名字越是难听就越显得有个性,网络上的虫子是我现在的名字”对个人渺小的存在感的追寻,到“你是春天的花朵,开在了秋天里。”的时代与个人的强烈的落差感,再到“扎堆的人群没有尽头,干枯的草原河水倒流,庞然大物倾斜站立,大人无视小人颤抖”看透了表面之后的一针见血,个人在时代洪流中迎头而上,正面冲突一直是崔健音乐的重要议题。

崔健一直用自己的笔触书写着自己对网络时代的解读,然而问题是,他的解读一直充满了旧时代的烙印,不够有趣,也不够光鲜,而且也不够到位。因此,就更加不够吸引人。

崔健老了吗?

的确老了。就如同我之前写过汪峰去年的新专辑《》一样,这种老无关于艺术水平和思想深度,而更倾向于审美或者说思考习惯的不同。他们更多的习惯于自己年轻时代的音乐审美和演唱方式,不被现在的年轻人接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即便如同崔健,面对网络时代的新兴技术和潮流的时候同样也会因为缺乏了解而造成解读的失误,进而影响了他本身作品中的思考深度。而新和旧也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就好像对一个话题的解答,怒骂或者嬉笑都不会消解其中的深刻内涵,唯一的差别只在于你是否还在认真面对。在我看来,崔健的拒绝娱乐化或者汪峰的热烈接受娱乐化都不是问题,因为在幕后,他们仍然坚持创作、坚持自我表达、坚持音乐的探索。

这是个泛娱乐化的时代。人们早已经习惯了把一切严肃的议题和现实用各种荒诞不经的段子和吐槽消解,用嬉皮笑脸面对人间疾苦。我这里并无意于对这样的局面表达愤慨,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本来已经够惨不忍睹,何必再跟自己的心情过不去。无论是郑钧也好,汪峰也罢,早已经接受或者说适应了这种新时期的娱乐化的改造,凭借段子以及热搜炒作活在人们的话题中。而只有崔健仍旧坚持着来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严肃而刻板的面容,就越发显得格格不入。他仍旧执着地用自己熟悉的那套意象以及话语方式解读今天的瞬息万变,就难免产生有点陈旧的感觉。

如果一个人仍旧在对这个世界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愤怒,那么他就一定还满怀希望。

这是我最近时常想到的一句话。

很多人会说老一辈的音乐人已经对这个乐坛失望了,因为他们不再反抗。而我却以为,真正的失望,只会渐渐趋于沉默,最后彻底消失。而更多人,只是选择了一个和解的途径而已,然后继续自己未尽的事业。在这条路上,窦唯选择的是抛弃浮华欲望,汪峰选择的是营销自身,张楚选择的是回归内心,郑钧选择的是亲自去看看,而崔健的选择是坚持愤怒与锋利。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是真的对摇滚乐或者这片土壤失望了的,因为歌还在唱,而表达仍旧真实。

所以我本人对这个娱乐时代,和被娱乐圈灌输着的人们以及被娱乐化了的一切也都没什么怒火。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但对于真正关怀与热爱的东西是永远不会变得。所以我现在也不怎么喜欢听崔健了,但崔健仍然是中国摇滚的教父,仍然是受到无数人尊敬的艺术家。所以我也尊敬现在那些为了实现自己梦想而努力着的年轻音乐人,尊敬即使受到质疑和污蔑也仍旧努力的人们,尊敬愿意为自己的事业付出生命的人们。有时候这种执拗的确不讨人喜欢,却是中国的音乐能够继续前进的基石。

我唯一的愤怒,只有那些真正从事于这个行业(尤其是行业上游),却对自己的行业从未尊重过的人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