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国药物性肝损伤这么高,罪魁祸首竟然是 [复制链接]

1#

导语

我国普通人群中每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高于欧美国家,并且引起肝损伤的最主要药物为各类保健品和传统中药(26.81%)。

近日,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茅益民和中国人民解放*第85医院陈成伟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消化疾病领域顶级期刊《胃肠病学》在线发表了题为《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及病因学》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纳入家医院例数据,结果显示:我国普通人群中每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至少为23.80/10万人,高于欧美国家,并且引起肝损伤的最主要药物为各类保健品和传统中药(26.81%),其他还有抗结核药(占21.99%)、抗肿瘤药或免疫调整剂(占8.34%)等。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年中医院医院住院患者药物性肝损伤诊断率,并以此为依据估算普通人群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

研究结果显示:

在中国人群中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可疑药物为西药、中成药、草药、膳食补充剂等,并报告了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等方面的情况。

结果还显示:

13%的患者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23.38%的患者在发生药物性肝损伤时合并有病*性肝炎、脂肪肝等基础肝病,而这部分患者的肝损伤情况更为严重,并且,发生肝衰竭和导致死亡的风险更大。

美国药物性肝损伤协作网络(US-DILIN)的主席PaulB.Watkins教授、欧洲药物性肝损伤前瞻队列的首席专家RaulJ.Andrade教授等国际著名专家对此研究结果高度重视与高度评价,认为这份来自中国的数据对全面了解全球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情况、诊疗现状并以此提出防范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据悉,这是国内迄今发表的最大规模的药物性肝损伤流行病学研究成果。

于此同时这项研究成果又将中药卷上风口浪尖,对于中药有益还是有害,众说纷纭。

“纯天然”不等于“无*害”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发布的文件《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援引了亚太地区的数据,指出中草药是韩国和新加坡引起药源性肝损伤最为主要的药物。

美国药物性肝损伤网络研究数据则显示,草药和膳食补充剂引起的肝损伤快速增加,其肝损伤构成比从年7%陡升至年的19%,但并没有拿这个数据与西药直接比较。

因此,无怪乎网友会质疑这篇论文有黑中药的嫌疑。事实上,西药引发DILI的几率同样很高,在茅益民和陈成伟的研究中,排在第二的抗结核药也是西药。

但问题在于,抗结核药会明确说明其肝损伤风险,这种现代药物的不良反应事故受到严格的监控和评估的,病人和医生可以先根据风险评估,再决定是否使用。

但中药的情况就大不同了,其中药成分相对复杂,肝*性和安全性研究数据一直很滞后,而普通民众服用时,并不能意识到中草药的肝损伤风险,甚至不知道“纯天然”不等于“无*害”。

年,国家药监局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收集了分中成药的说明书,其中80.2%标注了不良反应“尚不明确”,这也助长了中草药的致肝病风险。

曾任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的周超凡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说到,“中医药发展应该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对于一些传统上持无*认知的中药新暴露出的问题,很多中医自己也并未做到足够的重视。”

首先,中药“天然、无*副作用”纯属认识误区,而“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更不等于副作用小。

这一研究结果同时也引起了学界广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