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家住着超人。
他是个能修理世上所有东西的百战天龙,何时何地有谁遇到了麻烦他就会出现,然后解决一切,就像万能侠客一样,他是个不会懦弱的超级英雄般的存在。
但是,当我懂事之后才好不容易明白了,只是没有被发现罢了,超人也是人。有多少肮脏、卑鄙、令人作呕、悲伤、可怕、累人的世界,从爸爸的面前闪过了呢。
而现在,我才好不容易懂得了,无论多么肮脏、卑鄙、令人作呕、悲伤、可怕或者累人,他之所以能够坚强地挺过来,是因为有要守护的人。
因为有家人,有我在,不是出于别的理由,是因为他要以父亲的名义生活下去。
这是来自韩剧《请回答》中台词,剧中的四位父亲有各自不同,但都会全力守护自己的儿女。不管是大银幕还是小荧幕,关于父亲的作品数不胜数。
今天恰逢父亲节,邪君就带大家重新认识一下这些“父亲”,也许在这其中,你会发现自己父亲的影子。
田壮壮:平凡但不失浪漫的父亲
年,中国影坛最令人惊艳的“父亲”,非田壮壮莫属。
他凭借《相爱相亲》入围了香港金像与台湾金马的最佳男主提名;在《后来的我们》中也因父亲形象感动了无数人。
当年他导演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却被禁10年不能拍电影。而可以拍电影之时,也早过了自己的创作巅峰期。因此他选择了去北影教书和扶持新人。
没想到这位原本是第五代导演的领*人物,在他的65岁之际,又由演员的身份又一次的闯入大众视野。
虽然他在导演创作遇到了瓶颈,但因为坎坷经历而积累的那份恬淡与豁达,造就了他在表演上的润物细无声。
在《相爱相亲》与《后来的我们》中,田壮壮都不是电影事件的主要人物,但他的存在却为电影创造了一个难能的平衡点。
在《相爱相亲》中,因为有田壮壮存在,才平衡了张艾嘉扮演的母亲与朗月婷饰演女儿的各种矛盾。
而他也并未因此失去自己人物的锋芒感。在最后的那个镜头中,他哼着《花房姑娘》,开着新车,带着自己的妻子去远方旅行。
他不声不响地实现了那句承诺:我反正要走的,有你的话更好。
在《后来的我们》中,田壮壮的那封信,让无数人落泪。可能是因为,想到了自己的老父亲吧。
“吃什么还是家里好,那些外卖能好吃吗?一直想给你寄点吃的,又不好问见清,这些年他好像突然长大了,我知道那都是因为你。
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这些可能都得等到你们老了,才能体会得到......”
田壮壮的父亲形象,就像是拥有丰富生活经验的男人,平时虽然不反驳妻子,但有自己的主见,而且还存有那么一点浪漫,更能给出儿女具体的意见与指导。
这其实十分符合中国式的父亲形象,生活中看似没什么存在感,但却始终在默默守护着妻子孩子,努力实现自己曾经的诺言。
这是一个经历过岁月,可以给你依靠,又怀有赤子之心的父亲形象。
郎雄:与子女和解的传统父亲
年,已在家做饭6年的李安,拿着自己的剧本找到了郎雄。当时的郎雄已经60岁了,但还在电影中做配角。
两人此次合作的《推手》大获成功,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传统、严肃、韵味十足的中国父亲。
郎雄凭借自己的出色演技终于在耳顺之年拿到了影帝的称号,也助力李安开启了他的电影时代,也由此开启了他们之间父亲三部曲的精彩合作。
郎雄出生于江苏宿迁,年因为从*原因去了台湾。因为从小在大陆生活,因此口音是中国最早推行的语言:国语。郎雄的腔调十足,使他多了一种传统的仪式感。
最难得的是,郎雄的形象有了岁月沉淀,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蕴藏的都是时代的底蕴。
因此,郎雄除了是李安电影中的父亲以外,还更像一个时代与思想的代表。
不管是在《推手》中的中国生活方式,还是在《喜宴》中的传统婚姻观念,更或者是《饮食男女》中令人眼馋的做饭场面,都因为郎雄的演绎,让观众更为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
而郎雄那张五族共和的面相却又消解了这份庄严,到达了李安式家庭电影的更高境界:和解。
《推手》结尾,老父亲脱离儿子,以教太极生活。《喜宴》结尾,老父亲过安检时做了个举手投降动作。《饮食男女》结尾,郎雄握着女儿的手,这一幕还被印在了海报上。
郎雄扮演的父亲都与下一代达到了和解,却又没有丧失自己时代的印记,那一个转身,即便对他来说无比心酸,但却保留了他作为父亲的尊严。仔细一想,这不就是东方式的父亲吗。
陈强:来自底层父亲的酸甜苦辣
喜剧皇帝陈佩斯的才华,让人毋庸置疑。而他本人,也十分有正义感,这大抵来自他演员父亲陈强的言传身教。
陈强因为曾在《白毛女》中扮演*世仁而出名。他也因为演得太像,差点被当时底下观看的士兵击毙。
后来在中国电影市场向私人开放后的时候,陈强带着儿子陈佩斯,拍出了中国最早的系列喜剧二子系列,两人成为中国版的“父与子”。
其实陈佩斯与陈强的“电影父子关系”早在年就确定了,在当年上映的《瞧着一家子》中,陈佩斯还有茂盛的头发,而陈强则因为年纪增大导致面相多了一丝滑稽感。
因为这部电影的喜剧效果奇好,因此他们沿用了这个设定。在二子系列的五部电影中,近乎所有的笑料,都来自于他们父子两人的互动反应。
陈强扮演的父亲角色有着平易近人的特质,这个非常要面子十分倔强还有点怕老婆的父亲形象,好像就来自我们身边。
陈佩斯曾讲过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所以在这个系列中大多都是以悲剧结尾的。只不过陈佩斯的悲剧来源于时代变化,而陈强的悲剧性来自于父亲的身份。
陈强让人动容的悲剧性,正是辛苦抚养孩子的辛酸,也延伸出了那让人无比动容的烟火气——平时以严父形象示人,儿子失败后又给予他宽容。
在这几部喜剧电影的结尾处,这一点都造成了极大的力量感。情感上的巨大反差不光对我们造成了冲击,也使得电影更深入人心,但这大部分功劳要归功于陈强老先生那强大的演技。
笠智众:温和沉默不善言谈的父亲
在被《电影旬报》奉为最好的日本电影《东京物语》中,笠智众演绎了一种平和、宁静的父亲形象,按照子女安排行事。
而在小津早期创作中,笠智众并未有太多出彩的表演,但真正到了小津风格形成,开始拍摄“小津式”的家庭片时,笠智众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在小津以“嫁女儿”为主题的第一部电影《晚春》中,笠智众的荧幕父亲形象第一次走进了大众的目光中。
在小津仰拍的固定视角中,这个中年职员的形象由此固定了下来,不善言谈,教养良好,回答问题总是淡淡缓缓,给人不急不慢的感觉,虽然会忽视家人的一些状况,但也总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他们。
笠智众的角色不会去抒发自己的情感,只是会用极为诚恳的语气词应答。
这种去除语言的表演方式,反倒加重了他扮演人物的真诚,他就好似生活中的那一类父亲,不善言谈但却情感充沛。
笠智众的微笑面孔,能够准确击中你心中的柔软之处,能够制造出你对他一种天然的亲近之感。
也因此,在小津的巅峰之作《东京物语》之中,身为公公的笠智众与已经丧夫的儿媳站在一起时,不会让任何人联想到任何不好的东西,只会体会到一种温暖。
笠智众的日式父亲,恰如小津导演的调度风格,任凭八风吹拂,我却巍然不动,内里却爱意满盈。
除了这四位有固定风格的父亲形象以外,影史中还有许多的父亲形象。
不管是在《当幸福来敲门》中艰苦奋斗的威尔·史密斯,还是在《美丽人生》中用生命撒谎的罗伯托·贝尼尼,更有在《我是山姆》中的西恩·潘和《七号的礼物》中的柳承龙式的父亲一直守护着女儿。
但是,生活远比电影精彩。在我们个人的成长经历中,总有那么一瞬间,我们可以体会到父亲的爱,可以感觉到时光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也总会渐渐明白他的困境。
这些属于自己的珍贵记忆,构成了我们对于父亲的印象。不如就在今天,给他打个电话,发个短信,说一声父亲节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