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邦平,拍摄于年8月湖南省韶山市全国学术研讨会
喝茶,有保健效果自不待言。但是,现代研究发现,经常喝浓茶将会导致体内钙的缺乏。茶叶中含有“咖啡因”会促进尿中钙的排出量增多,咖啡因能抑制胃肠道对钙的吸收,使肠道对钙的吸收率降低。中老年人较多患有慢性消化道疾病,从而使消化道功能减退,肾脏生成1.25—双羟维生素D3减少,以致钙的摄入和吸收减少,结果造成人体缺钙。
茶叶,源于中国。喝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喝。茶叶俗称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茶叶成分: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因、肌醇、叶酸、泛酸等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茶叶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茶叶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茶叶六大类
绿茶。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绿茶种类:西湖龙井、*山毛峰、太平猴魁、信阳毛尖、碧螺春、雨花茶等。绿茶是采取茶树新叶或芽,没有经过发酵,经过烘干等典型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品。成品泡出来的茶水更多的保留了鲜茶叶绿色的本性。绿茶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效果。
*茶。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m)。霍山*芽蒙洱银针、蒙顶*芽。*茶分为*芽茶、*小茶和*大茶三类,其中有名气的有:君山银针、蒙顶*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芽、沩江白毛尖、温州*汤、皖西*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等。*茶对脾胃有好处,助消化、有益于脂肪代谢。
青茶。又称乌龙茶。代表茶有: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茶。其中主要分2类:武夷岩茶和安溪青茶。武夷岩茶的代表作就是大红袍,而安溪青茶代表作就是安溪铁观音。青茶功效:降血脂、抗衰老、减肥。空腹、睡前、凉的等不宜喝青茶。
红茶。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m)。祁门红茶、荔枝红茶,汉山红红茶等。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红茶有助消化、暖胃、提神消除疲劳、抗衰老、抗癌等作用。但是,经期、孕期、更年期的女性、神经衰弱、结石等,不宜喝红茶。
黑茶。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m)。其选用的原料均为较粗老的茶原料,成品从色泽上可看出明显的黑色。黑茶主要品种:陕西咸阳茯砖茶、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黑茶能降血糖,抗衰老,延年益寿。
白茶。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m)。成品茶的外观呈白色,故名白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和、松溪、建阳以及浙江安吉等。主要的品种:白牡丹、贡眉、寿眉等。主要功效:明目、护肝、促进血糖平衡、防暑。
茶按季分类
春茶。3月下旬~5月中旬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夏茶。5月初~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秋茶。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冬茶。约10月下旬开始采制的茶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茶叶的功效
有效成分。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有机化学主要成分:茶多酚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维生素B、果胶素、脂多酸、脂多糖、牡荆甙、茶色素、桑色素、酶类、泛酸、肌醇、磷酸、单宁、可可、叶酸、胡萝卜素等。无机矿物主要元素:钾、钠、钙、镁、铁、锌、铜、氮、磷、碘、硒等。
茶叶药用。唐代即有“茶药”;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药也”的论断。
茶叶保健。十大功效:生津止渴,消热解暑;促进消化,瘦身减肥;振奋精神,去除疲劳;保肾清肝,杀菌消炎;调节血压,防血管病;预防龋齿,清除口臭;消除痘痘,美容养颜;预防痴呆,防烟损伤;抗氧化剂,延缓衰老;预防辐射,预防肿瘤(不代表喝茶就能抗癌,因为有效成分是非常低)。
但是,并不是偶尔的一杯茶可以达到这么多的功效,茶叶自然也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的良药,喝茶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
喝茶注意点
1、茶越新鲜越好。时新茶是指鲜叶炒制不足半个月的新茶。相对来说,这种茶喝起来确实味道更好。不过,从中医理论讲,刚加工的茶叶存有火气,这种火气需存贮一段时间才会消失。因此,喝用过多时新茶可使人上火。另外,新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较高,容易对胃产生刺激作用,如果经常喝用新茶,有可能出现胃肠不适。
2、泡茶要用沸水。高档的绿茶通常用85℃左右的水来冲泡,过热的水易使茶汤鲜爽味下降。铁观音等乌龙茶最好用沸水泡,茶香更好;紧压黑茶如普洱饼茶也可以考虑煮茶,这样可以使普洱茶中特色的品质成分充分浸出。
3、头泡茶不要喝。头泡茶是否能喝,取决于喝的是什么茶。黑茶或乌龙茶,应先用沸水快速洗一下,再把水倒掉,这既能起到洗茶作用,又能给茶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挥发。
4、纸杯或保温杯。纸杯内壁有一层蜡,蜡溶解后会影响到茶的味道;保温杯为茶叶设置了一个高温、恒温的环境,这会使茶叶的颜色变*、变深,味道变苦,出现水闷味,甚至有可能影响到茶叶的养生价值。因此,外出时最好先用茶壶沏好,然后待水温降低后再倒入保温杯中。
5、喝茶后嚼茶渣。一些人喝茶后会把茶叶渣咀嚼吃下去,因为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粗纤维和其他营养物质,有保健作用。但是,从安全性上考虑,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茶渣中也可能含有微量的铅、镉等重金属元素,以及水不溶性农药。
6、喝茶水能醒酒。酒后喝茶有利有弊。喝茶能加速体内酒精的分解,且其利尿作用可帮助分解后的物质排出,因此有助于解酒。同时,这种加速分解会增加肝肾的负担。因此,肝肾不好的人,最好不要用茶解酒,特别是不能在酒后喝浓茶。
7、饭后不宜喝茶。饭后马上喝茶容易使茶叶中的茶多酚与食物中的铁质、蛋白质等产生络合反应,从而影响人体对铁质和蛋白质的吸收。饭前空腹喝茶会稀释胃液和影响胃液的分泌,不利于食物的消化。正确喝茶时间:餐后半小时~1小时后再喝茶。
8、喝茶影响睡眠。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因此,睡前喝茶会影响睡眠。同时,咖啡碱也是利尿剂,加上喝茶摄入大量水分,势必增加夜间上厕所的次数。但是,喝普洱茶对睡眠的影响并不大。不过,这并不是因为普洱中所含的咖啡碱更少,而是因为其它还不明确的原因。
9、慎用茶水服药。药物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能否用茶水服药,不能一概而论。茶叶中的鞣质、茶碱,可以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变化,服用催眠、镇静和含铁补血药、酶制剂药等时,因茶多酚易与铁剂发生作用而产生沉淀。不宜用茶水送药,以防影响药效。
10、喝茶十个禁忌。茶有益处也有禁忌,喝茶时应需要注意。忌喝茶过度,忌喝久泡茶,忌喝泡多次茶,忌空腹喝茶,忌喝隔夜茶,忌喝热烫茶,忌喝冷的茶,肝脏病忌喝茶,发烧时忌喝茶,孕妇忌多喝茶。
喝浓茶缺钙
茶叶含有“草酸、咖啡因”。茶叶的草酸会和钙结合成草酸钙,它不能被人体吸收,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茶叶里的咖啡因有利尿的功效,会增加排尿量,导致钙的排出量增加。综合下来,茶叶会引起缺钙。但是,云南农业大学专家,曾分别给大鼠喂养纯水和普洱茶,结果是普洱茶会不会影响到大鼠对钙的吸收和排出。
理论和实验结果出现矛盾,是因为理论没有考虑到剂量的问题。大鼠没有过量摄入茶叶内的草酸和咖啡因,也就不会引起缺钙。所以,人们只要不把茶水当水喝,也不经常喝浓茶,坚持适度喝茶,就不会引起缺钙。但是,经常喝喝浓茶,会引起人体钙的缺乏,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喝茶的适量是多少?据最近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资料,中老年人每人每天以喝4~5克绿茶,茶叶泡水喝,一天泡1~2次,饮用总量控制在毫升左右。如果经常喝喝浓茶,中老年人要注意补充钙剂,而理想的补钙方式则首推食补,要尽量多吃富含钙食物。有关专家认为,增加一日三餐钙的摄入,是最有效、最简便、最经济的方法。
中老年人体内钙的缺乏,容易引起骨软化症或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痛症、脊柱畸形等症状。髋骨骨折是骨质疏松的最严重的后果。最近,美国对名中老年人长期喝浓茶习惯与骨折危险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有喝浓茶习惯的人群易在50岁之后发生各类骨折,每天喝浓茶5杯的人中,髋骨骨折的危险性比不喝茶高70%,每天喝浓茶超过7杯的人,危险性超过80%以上。
钙是人体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可谓是人类生命之本。一般情况下,成人体内含有钙总量为克,其中约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另外,约1%的钙常游离或结合的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统称为混溶钙池。钙除了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还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钙参于凝血过程;能降低毛细血管及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利于控制炎症;维持肌肉正常收缩和心脏正常起博;降低神经的兴奋性及防止手足抽搐。
补钙的食品
1、牛奶及牛奶制品。克牛奶大约含有毫克钙,克奶粉含有毫克钙。
2、豆、豆制品。每克*豆中含有毫克钙,克北豆腐中含有毫克钙。
3、水产食品。虾皮(含虾壳的小虾)含钙最高,每克虾皮含钙多达毫克。虾米毫克钙。
4、菌藻类食品。每克海带含钙毫克,每克紫菜含钙毫克,每克黑木耳含钙毫克。
5、芝麻。白芝麻每克芝麻含钙毫克。黑芝麻中的钙含量能高达毫克以上。
6、烹调方法。注意食品的加工,如肉类虽含钙较低,但连骨头一起煨炖,并加一点醋,肉汤的含钙量可明显增高。
喝茶有保健功效,常喝浓茶要补钙。
作者简介
何邦平,浙江临海人。临床药理学,高级技术职务,科室副主任、*支部书记,*队专业技术五级,第二*医大学基础医学院、药学院。荣立三等功3次。获国家和*队科技奖5项。第一署名研究论著《中华医学杂志》等28篇、保健论文《解放*健康》等10篇。《中国肿瘤学会》理事、《中国化学制药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药学会》副主任委员,名入《中国名医大典》。回忆往事、治疗疑病、医药保健《大家读网》第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