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日讯“郭阿姨,我今天下午学校有课,能麻烦您给我的月季花浇浇水吗?”11月1日,在收到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总支副书记*星君的消息后,洪山区关山街道武职社区居民郭桂香如同往常一样,带着小铲子和水壶来到社区文化广场上的绿植认养地,负责起当天的浇水工作。
社区文化广场上的绿植认养地。见习记者栾嘉雯 摄
在社区居民议事场所——“常悟亭”旁,三排木架子紧贴着*群服务中心墙壁,月季花、杜鹃花、三角梅、球菊等60余盆绿植按照同样的间隔距离整齐摆放,每盆绿植上挂着的卡片随着微风轻轻晃动,整体看上去好似一个小而精致的“花束展览”。
“文化广场未建立之前,这里路面泥泞、破旧不堪,还存在危树危墙等安全隐患。居民们一起讨论提出了广场的改造意见后,社区就马上把这个纳入共同缔造项目内容之一。”武职社区书记梁春红介绍,可供居民头脑风暴的“常悟亭”同步修建起来,也诞生出居民们关于社区充电设施安装、路面硬化亮化的许多治理小妙招。“两个月前的议事会上,居民周京华针对‘护绿’话题提出议事阵地周边也需要添置绿植,不仅赏心悦目也能激发灵感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说干就干,经常参与议事会的居民从家里拿来一盆盆绿植,围绕着“常悟亭”思索起装扮样式图,社区紧临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花房的工作人员也将参加过菊展的菊花精心挑选出来,搬到了木架子上,社区购置的月季花则作为最后一批成员入住其中。“我们邀请居民和学生志愿者们认养自己喜欢的绿植,在卡片上填写个人信息,也代表着签下对绿植进行细心养护的承诺。”梁春红说。
但学生们上课时间不固定,居民们平日里也有自己的工作,起初,因时间原因照看不过来的情况偶有发生。渐渐地,两批绿植养护队伍就自动划分了出来:上午没课的学生可以过来照料绿植,居民们下班后接过“接力棒”,承包接下来的时间段。于是,每盆花的养护工作不再是一位主人的事情。
“有时候我看着花的状态不好,心里就会着急,虽然卡片上写的是别人的名字,但我也把它当成自己的宝贝。”居民郭桂香擅长画花,也爱养花,木架子上的两盆茶花与三角梅就是她从家里带来的。就住在社区文化广场附近的她经常带着其他人的嘱托来给绿植们浇浇水、松松土。“这些都是顺手的事情,在我忙的时候,我也会放心地把绿植交给其他居民和学生志愿者们。”郭桂香笑着说道。
居民在认养卡片上签下名字。见习记者栾嘉雯 摄
每盆绿植不仅有众多的养护主人,也配备着一位技术顾问。居民许锦明养花多年,有着丰富的养护经验,被其他居民称为“花草百事通”。“养护绿植遇到的难题一传送给许锦明,就能很快得到答案。”居民夏凤莲告诉记者,线下指导加上远程指导,许锦明就像最了解这群绿植的“班主任”一样。
最近一批认养的绿植花期即将结束,几位居民又主动自费购置了几盆新绿植,系上空白卡片,决定把认养的责任继续传递下去。“在居民的共同养护下这里的绿植越养越多,也让大家更加积极地参与社区建设,珍惜共建成果。”梁春红笑着说,如今“常悟亭”也快变成花园里的居民议事场所了。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栾嘉雯通讯员周登峰徐海东)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