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南通城的东南濠河之畔,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林木,其间坐落着几幢矮矮的建筑,正门口一个不起眼的石碑上刻有“南通博物苑”几个字。
就是这么一个低调的博物馆,若你不曾刻意了解,绝对想不到它就是我国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更想不到它的建立者就是当时民族资本企业的扛把子——张謇。
“中国该有自己的博物馆了”
在中国,古人很早就有收藏的传统,但大部分人只做自己私藏只用,并不刻意展览。
国外,18世纪有了类似现代的公共博物馆概念,在19世纪的上海广州等地,已有不少传教士在开办博物馆。但这些博物馆,多为外国教士名流的社交之地,对国人并不友好。
徐家汇博物院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张謇自费赴日期间,还参观了东京的帝室博物馆,那里皇家捐赠的藏品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年,深思熟虑的张謇给张之洞和学部写了两封主题差不多的信,提议道: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博物馆了。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走进南通博物苑,仿佛走进一个传统园林式的万物博览园,这里除了收藏、展览历代文物珍品、名人字画外,还收藏、展陈各种动植物标本、化石、矿石、土壤标本。
这里还饲养火鸡、鸵鸟、鹭鸶、鸳鸯、孔雀、鹿、兔、山羊等各种小型动物。动物标本与活体兼备展出,使观者拥有更直观、更具趣味性的观展体验。
这与现代许多城市博物馆的陈设有很大不同,俨然是把一个小型动植物物园融入了其中。这就要从张謇的创苑初衷说起了。
张謇分析了当时西方的教育形势,认为博物馆是“学校之后盾”,可以起到教育辅助的作用。因此南通博物苑的创立有浓厚的清末维新思想的色彩,具体来说就是教育救国。也因为此,张謇与京城里的士大夫不同,格外看重自然科学类藏品。
张謇为博物苑写的宗旨是:“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大意是说,把这里当成学校,多认识动植物知识。
第一次要把藏品作为公共物品向普通大众展示,这些藏品的来源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一点一滴累积而来。
首先自然是张謇以身作则,“謇家所有,具已纳入”,年,张謇过69岁生日,海门友人赠送他一件无比精美的孔雀明王牙雕,他随即转赠给博物苑,“永宝存之”。
同时,他利用自己游刃于官商间的身份向社会广泛征集。他苦口婆心地写了藏品征集启事,向世人介绍了什么是博物馆,博物馆藏品包括哪些类别,把藏品放进博物馆有什么好处等,呼吁“收藏故家,出其所珍,与众共守”。在其努力下,端方、叶恭绰乃至梅兰芳等人陆续捐出自己的藏品,博物苑的藏品才日渐丰富起来。
“为何是苑不是馆?”
南通博物苑是全国唯一以苑为名的一级博物馆,至于为什么是“苑”不是“院”也是大有讲究。《说文》中注解:馆,客舍也。引申到现代则是室内的意思,如今多数的博物馆展品都在室内展出,而南通博物苑其布局和设计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当代博物馆。
南通博物苑以“馆园一体”著称,即馆内除了室内藏品之外,苑中园林也是隶属博物馆重要的展示内容。
室外的亭榭、假山等园林建筑,随处点缀着露天的风车、水塔、喷泉等。绕花园一圈的是陈列各种动植物的建筑,包括九间鸟室、八间兽室、八间花竹平安馆和三间温室花房。如此高雅精致的氛围单纯用“院”字已无法概括和诠释。
《说文》中写到:苑,所以养禽兽囿也。左思《吴都赋》则说“植林为苑”,而“苑”又有“荟萃之处”的释义,南通博物苑用“苑”恰如其解。
“经历衰败战火浩劫,终于重生”
年8月24日,张謇去世。虽然是公共博物馆,但起经济支柱几乎全部来自张謇个人。因此博物苑每况愈下,后继的苑主任孙钺在支撑数年后,在辞职信中字字泣血写道:“钺自随先苑总理斩荆伐棘,以创以成”,“苑费充足,外有岗警,内有更夫”;而现在“苑费减之又减,苑丁裁之又裁”。自己实在独木难支,不得不退位让贤。
年,日军侵占南通,那是南通博物苑最黑暗的一段时期。各类来不及转移的文物被破坏、烧毁,苑内饲养的各类动物也被杀戮、宰割。博物苑内残破不堪,令人痛心疾首。
劫后的南馆
《南通博物苑文献集》
劫后的中馆
《南通博物苑文献集》
解放后,南通市人民政府着手恢复南通博物苑,于年成立南通博物苑修建委员会,并开始修建工作。21世纪初,两院院士吴良镛为博物苑设计新展馆,而今新老展馆并肩伫立,延续并光大了张謇的办馆思路。
抚今追昔,面对如今的南通博物苑,更觉其辉煌来之不易,没有理由不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