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发展酿酒产业的地区,总有一些相同的特质:土壤酸碱度适中,水质软硬度适合,以及长期积累的产业根基。总的来说,地理优势是决定地区产业形态的关键。仁怀、宜宾和泸州,都是如此。
在这个全国公认的主要酿酒带里面,也包含白沙镇。」
重庆白沙,因阳光照射长江江畔沙粒呈现白色而得名。
这里自古就是水道要津,也是万里长江上游的国家级深水良港。
优越的港口条件,使得早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白沙镇就拥有了雄厚的酿造工业基础,甚至在清朝时期形成大规模的产业聚落。几百家酒坊聚集在驴溪河畔,绵延成长约里许的槽坊街。
年,槽坊街毁于一场大火,自此白沙镇作为“清末西南第一酒镇”的名头隐去。直到江记酒庄进驻,人们才再一次从史料中扒出这段辉煌。
距离江记酒庄东5公里处,是江小白酒业的红皮糯高粱种植基地(即江记农庄)。
这里地处云贵高原的大娄山北脉尾端,气候温暖湿润,土壤富硒,是农作物的优良种植地。
早在年,江小白的“一亩三分地”便落户这里,成为国内少有的酒企自种基地。
随后的4年多时间,生长在江记农庄的一棵棵高粱,逐渐延伸成一条跨越三产的高粱产业链,为白酒行业在原料基地建设上提供了一个“自然生长”的另类样本。
年7月28日,江小白与重庆市江津区政府等部门正式签署了酒业集中产业园和高粱产业园的投资及合作协议,宣布启动全产业链布局。
而到这时,有关江记农庄的筹备和建设,已经进行了3年之久。
从年左右,江小白的生产体量开始迅速递增。基于此,如何高质量保障原料的稳定供应,成了江小白的重要课题,产业链向上游拓展已势在必行。
彼时关于选址有三个考量,一是气候环境、地理条件要适宜高粱的生长;二是距离酒庄的位置需方便运输;三是可与酒庄提出的工业旅游产业规划实现配套。
能够发展酿酒产业的地区,总有一些相同的特质:土壤酸碱度适中,水质软硬度适合,以及长期积累的产业根基。总的来说,地理优势是决定地区产业形态的关键。仁怀、宜宾和泸州,都是如此。
在这个全国公认的主要酿酒带里面,也包含白沙镇。
白沙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与四川泸州、贵州遵义同属于西南优质酿酒糯高粱优势区。
从地理位置上看,白沙镇到泸州和茅台镇的直线距离,均只有公里左右,形成了一个酿酒的黄金三角结构。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但要和酒庄工业旅游产业联动,却让江小白负责农业板块的助理总裁唐鹏飞犯了难。年初,在唐鹏飞遍寻而不得的时候,江津农委的一位领导提议,“可以去黄庄看一下”。
黄庄就是江津区永兴镇的黄庄。在过去十多年里,江津农委集结相关技术力量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并为它取了一个很符合特质的名字“金色黄庄”。
每到春天,这里漫天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同期举办的“金色黄庄”菜花旅游文化节,吸引了大量重庆主城和江津周边区县的近郊游客前来观赏。
“那年正好在4月份去看了一下,油菜花节的那两三个礼拜,旅游人次可能有一二十万,还是有点基础,又考察了大棚、道路、管网,包括立地条件等各项指标,总体来说还不错”。
很快,江记农庄便落户永兴黄庄。
基地选好以后,唐鹏飞开始紧锣密鼓地选育高粱品种、流转改造土地、组建团队。
选育品种很有讲究,不仅要适宜本地的风土,产量高、品质佳,更要控制穗型、株高,以确保在劳动力空心化的乡镇里,做到机械化收割。
在捋完全国各科研所对高粱种植的研究之后,唐鹏飞最终选定了由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员、国内顶尖高粱研究专家丁国祥团队选育的本地糯高粱品种“金糯粱一号”。
传统的高粱穗小、产量低、皮厚,且株高在2米以上,这个高度注定只能由人工收割。改良后的“金糯粱一号”,株高可控制在1.4~1.6米,穗大、质糯、粒红,尤其适宜机械化收割。
后期,重庆和山西两地科研院共同研究的品种“晋渝糯”和山西高粱品种“晋粱”,也被江记农庄加入试验。
“优选品种的过程其实非常缓慢,最少要三年”,经过近4年的试验,江记农庄目前的品种,单从口感上已经比较符合“轻口味”的风格特征,但是否适宜机收,限制条件不只有品种,更重要的是地形。
黄庄地处丘陵,土地多是缓坡,高低起伏、分散零碎,农业机械操作难度巨大。恰逢重庆市农委在重庆推广宜机化改造,江记农庄积极响应,将其流转到的几百亩地全部作为种植示范基地。
目前,这片种植示范基地的面积已增至亩,一眼望过去都是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耕作、播种、管护、收获的标准农田。
胡源和刘秀的主要“战场”就是这里。
年前后,唐鹏飞开始在全国招募技术人员到黄庄种高粱,出生于年的刘秀,和小他3岁的胡源先后加入其中。
刘秀是白沙镇本地人,父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农技服务专家。从小跟着父亲耳濡目染果树嫁接、病虫害防治、肥料用量的种种知识,让他对农业保持着天然的好感。
相比之下,胡源的“从业”之路要曲折许多。
即便从小就表现出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同样务农的父母却不以为然,甚至对他随着年纪增长而愈加浓烈的“种地”兴趣,俨然有一种严防死守的架势。
大学毕业后,胡源拿到了中国邮政集团重庆分公司的offer。在大多数人眼里这都是一份难得的好工作,然而在这里度过的两年,胡源满是迷茫。
“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状态,我想要去户外,去体验风吹日晒霜打雨淋。”
不出意外,在父母的强烈反对下,胡源离开了邮政。
得知江记农庄招聘的时候,已经是年6月。彼时,家离得更近的刘秀早已先一步嗅到机会,成了江记农庄的“2号员工”。
就这样,胡源就和刘秀“作了伙”:一个虽然没有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却满身实战经验,一个满怀乐趣学了一肚子理论却没有机会实践的江记农庄“高粱种植二人组”诞生了。
从个性上来看,“高粱种植二人组”十分互补。当了爸爸的刘秀耐心温和、老成持重,对不同的意见接受度很高;头顶留一撮头发扎成一个小辫的胡源会冒出很多想法,还有点完美主义。
刘秀(前)和胡源(后)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在田间管理的一些事务上经常会产生冲突。胡源觉得刘秀的很多做法都太偏向于传统,但以刘秀多年的经验来看,胡源的想法总有点不接地气。
各执一词的时候,他们会按照各自的办法先尝试一遍,最终看结果说话。
就是在这些磨合中,江记农庄“进化”成如今的模样。
最初农庄是采用传统移栽方式,每人每天能移栽半亩到一亩地已经算是高效。后来他们在网上看到一个推动式玉米播种机,买回来根据高粱种植需求改造口径,一试之下,两个人一天能“推”上二三十亩地。
一个喷雾机也“惨遭”改装。传统喷雾机在打药时,完全依靠人的感觉判断药剂使用量,极易出现局部多喷或漏喷的情况。两人在给喷雾机加了T型装置改为4个喷嘴后,工人只需以匀速直走,便可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如今刘秀和胡源已基本过了磨合期,很少再有争执,更多的是一起学习农耕机械以及研究更前沿的农业科技应用。
年的一天,在他们结伴在去地里施肥打药的路上,偶遇一架无人机撞上电线杆,一群小伙子顿时萌发了极大的兴趣。算上唐鹏飞在内,如今农庄这12个人里面已经有8个拥有无人机驾驶证,这也“迫使”唐鹏飞将购置无人机写进了自己的工作日程。
随着基地面积的不断扩张,农用机械的使用率也大幅增加。从播种到收割,再到灭茬和翻土,各个环节用到的机械购置费用已达多万。
每当农庄请来专业人士操作机械,这些小伙子就在一旁请教学习,只等时机成熟就去自考资格证。除了操作,在这里还有另一项必备技能就是更换零部件和维修,也早已被列入学习计划。
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体里好像安着一个分泌热情的永动机,对土地、对高粱、对技术的探索欲才会如此源源不断。
在江小白的“前辈们”眼中,这些年轻人的热情和奇思妙想,正在带给这片土地改变的信号。
“传统高粱种植模式就是靠人力,但这些年轻人在农庄搞起了信息化建设,带来了现代化的全新管理模式”,唐鹏飞说。
胡源的工位旁边,摆着一个监控显示屏,上面是每个地块的实时监控信息。
唐鹏飞告诉我们,未来农庄还会引入更先进的“产业数字地图”,不仅可以显示地块的实时状态,还能针对土地面积、土壤性质、工人每天的工作情况等指标,为不同地块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式,节约成本。
在示范基地中,矗立着重庆气象局专设的一个气象站,农庄通过申请便可以拿到气象站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但为了更及时地获取温度、湿度等气候数据,以及墒情、PH值等土壤性质数据,农庄又自费新增了一个新的小型气象站。
此外,在示范基地里,还有利用太阳能供电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土壤检测仪、水质监测仪、虫情监测灯及视频监控等物联网设施。
在“90后”团队看来,通过持续观测和记录气候、土壤、虫情等数据,可以实现种植过程中的全天候全方位监管,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减少犯经验主义错误。
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气象站的旁边,还将出现一个5G基站。
唐鹏飞说,无人机在农业种植方面的应用主要是“植保打药”,而5G网络的超高传输速度可以避免因为信号不好延时导致打药不均的情况。同时,5G网络还可用于病虫害监测,“传统方式就是肉眼‘扫描’,非常原始和低效,基于5G的高光谱的病虫害监测可以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准确率”。
对于这些年轻人的新奇想法,唐鹏飞的态度总是鼓励,但为了弥补他们在理论和经验方面的短板,农庄还建立了技术资料库和专家库,不仅可以检索过往的资料储备,还可以直接与专家取得联系。
以高粱为例,从种子、生产、收储、病虫草害,包括种植条件等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在专家库里检索。
唐鹏飞表示,现代农业要靠技术支撑,纯粹靠天吃饭是不行的。而被这些年轻人改变的白沙镇和黄庄,也渐渐变成了“不用出去”和“可以回来”的地方。
最开始,唐鹏飞只是想找一片高粱地,至于怎么做产业融合,哪些路径能走通,他也并没有那么确定。直到那年4月,望着金灿灿的油菜花,忽然一切都连了起来。
“油菜是当年10月份下种,第二年4月份前后收割。也就是说,剩下半年的时间,那些土地并没有明确规划”。在与江记农庄合作后,一产和三产可以天然结合起来,前半季有黄庄油菜花观光旅游,后半季种高粱则能满足农庄需求。
思路打通以后,江记农庄联合政府、合作社、农民形成“公司+科研院所+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服务机构”的利益联接机制,各板块分工协作,利益共享。
为了提升农户种植高粱的积极性,江记农庄还联合当地政府保底收购高粱,将高粱收购价格从1.9元/斤提高到2.5元/斤,并给予农户元/亩的种植补贴,还争取到政府提供的宜机化改造、农药化肥种子及社会化服务等各类补助。
多管齐下,利益共同体逐渐形成。目前,江记农庄加上发展当地农户的种植面积,已接近江津区高粱种植面积的一半。而根据规划,江记农庄除了高粱产业园核心面积的亩,示范种植面积将达到2万亩,计划辐射带动种植面积10万亩。
再加上计划中的花房、高粱博物馆、民宿……一个简单的观光农业项目已然初具雏形。
滑动查看,从左到右依次是花房、高粱博物馆、民宿
在此基础上,这帮年轻人又动起了循环农业的念头。
“田间种高粱,高粱收获以后在酒庄酿酒,酒庄产生的最大废弃物是酒糟,它能不能转化利用?”
唐鹏飞介绍,目前江记农庄已经配备了养殖技术员,并配套建设了有机肥加工厂。未来,酿酒产生的酒糟可作为饲料喂养肉牛,牛粪处理成有机肥后又可用于高粱和油菜种植,由此形成“高粱—酿酒—酒糟—肉牛—有机肥—高粱”的产业循环,整个生产和观光农业也结合到了一起。
这样的项目对本地人而言,意味着一种巨变。
“周边连着几个乡镇,随处可见穿着蓝色工装的同事”,刘秀这样总结,“有种感觉就是白沙镇变小了,到处都是熟人”,而且也变好了,“尤其是前两年经济不大好的时候,逛润稼超市(本地的一家大型超市),买肉的基本都穿着蓝色工装”。
红红火火的黄庄,又吸引到了江津区政府投资2个亿打造的农业嘉年华项目。拟按景区建设,和江记农庄连成一片,并交给江记农庄承包运营,预计年3月开园。
“农业嘉年华,加上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会吸引大量的人流过来,从而在吃住行各方面产生消费,这对当地老百姓致富会是很大的推动”,唐鹏飞说。
而这一切,最初的源头只是一棵高粱。
也许在一开始,江小白自建高粱基地只是为了在原料供应上拥有更多的主动,但当这棵高粱日渐生长并向外延伸时,不仅带来了产业融合的无限可能,也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看到了命运不同的模样。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
原文转载请在公号回复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