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妃(-)照片版本之一
年10月,朝鲜京畿道骊州郡闵氏府邸产下一个女婴。受中国史学文化熏陶,朝鲜官史记载,这位女婴出生时也是红光满院,异象明显。由此可见,此人将来也非一般人物。没错,她就是后来在朝鲜政坛上风云一时的最佳女主角——闵妃。
闵妃名紫英(也译作兹映),闵氏家族在朝鲜也是望族,祖上与王室曾有姻亲关系。显赫的家世让闵紫英从小便饱读诗书,不幸的是,闵紫英八岁那年,她的父亲闵致禄病故,家道中落,母亲便带着她和兄长闵升镐一起来到汉城。闵升镐本是闵氏同族堂兄,因过继给闵致禄而与她成为兄妹。闵升镐的姐姐是李昰应的夫人,闵紫英一家到汉城后,两家常常串门走动,于是,年幼的闵紫英在那时第一次见到了自己未来的丈夫,后来的高宗李熙。
年,十二岁的李熙继承王位。由于是亲戚关系,闵紫英在闵升镐姐弟俩的撮合下,于年入宫为妃,主持朝政的大院君李昰应成了她的公爹。
这一年,闵紫英十五岁。
李昰应能答应他们的婚事,是有考虑的。闵氏弱女子一个,与其他候选人相比,外戚势力可忽略不计。即使闵家曾经辉煌过,如今也没什么过硬的政治背景,就一个堂姐还是自己老婆,所以,让闵紫英做王妃对他这个摄政王没有任何威胁。可老李没有想到,二十年后,恰恰正是这位看似纤弱的小女孩,成了他一生的劲敌。
闵紫英和李熙小时候就见过,谈不上青梅竹马,也算是老相识,本该有共同话题,但婚后的李熙对闵妃并无多少兴趣,反而宠幸另一位嫔妃尚宫李氏,两人还很快有了一个孩子。年轻的闵紫英备受冷落。
面对如此境遇,闵紫英当然不甘,因为她也有过一个男婴。看过宫廷剧的都懂,生在帝王之家,男婴能正常存活就是万幸,闵氏的遭遇也遵循了这个规律,她的孩子生下不久就“夭折”了。沉重的打击让闵紫英开始了她的逆袭之路,从大院君到李熙,从李尚宫到她的孩子,闵紫英均是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同时,她也没有忘记为自己充电,这段时间里,她的日常读物就是中国古老的韬略书籍。她知道,书中有黄金屋和颜如玉,更有权力。
天生丽质不自弃,腹有诗书气自华。从清纯路线向优雅知性成功转型的闵氏很快获得李熙的注目。赢得了成功的起点,闵氏时刻不忘修炼宫斗之术,阴谋阳谋、明争暗斗均潜习不辍,几年后,高宗李熙已经完全离不开眼前这个才貌双全的女人了。
李熙懦弱无能,又不热衷朝政,有这个无才的窝囊老公庇佑,熟稔权术的闵氏步步为营,逐渐渗透,终于在年击败老谋深算的大院君,掌握朝鲜政权。
年,闵氏和高宗李熙有了第二个儿子李坧。此时的闵紫英已不是当年那个小姑娘,她完全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而李尚宫的儿子李墡,本是李熙长子,却于十二岁那年为闵氏所害。次子李坧不但“幸存”下来,政途也因李墡之死而畅通无阻,被指定为王位接班人。中日甲午战后,朝鲜脱离清廷,建立“大韩帝国”,李坧于年顺利成为第二任皇帝。
闵紫英有如此励志的逆袭,简直就是朝鲜版的甄嬛。如果当时有福布斯权力女性排行榜,能和她一争高下的估计只有慈禧。
朝鲜国王李熙(-)
年,日本驾驶刚刚造好的“云扬号”等三艘军舰,停在了朝鲜家门口。
日舰驶到半岛西海岸,朝鲜慌了,问他们要干什么,日本说不干什么,也就测量一下水的深浅。理由找得够拙劣,测深浅你回家测去,跑我这里测个鸟的深浅?朝鲜一方还没发火,日本的军舰已率先开火,双方大炮对轰,最后以朝鲜失败而告终。
事情够窝囊的。
强盗到了自家门口,本想正义凛然一把,结果没打过人家,弄了个灰头土脸。日方呢,深浅也测了,仗也打赢了,欺负完人家威风逞够也就行了。常理是这样,但日本不这么看,我们什么号人你朝鲜还不清楚,认输?认输也不行,咱走着瞧。挑事的一方还有理了,日方自己也知道症结在哪儿,不是测深浅的事,是没捞着便宜。
翌年元月,日本上门索赔,扬言要是不赔就接着打。威胁朝鲜的同时,日本派人去了一趟北京,要咨询一下宗主国的意思。
清廷的意思是,你看着办就行。
朝鲜吃了大亏,又被人找上门勒索,本来还寄希望在老大身上,听到北京传话,顿时精神恍惚,底气不足。年,朝方在江华岛与日本签订了朝鲜近代史上首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与中国的《南京条约》一样,朝鲜的国门从此被打开。
这一年,朝鲜当权的正是闵妃集团。
民族危机往往激发政局动荡。经过六年的酝酿,年6月,朝鲜爆发壬午政变,闵氏失势,李昰应乘机夺回政权。
一个月后,清国军舰停靠在朝鲜仁川港。
吴长庆和丁汝昌尚未登陆上岸,前方不远处出现一艘小船,船上的人自称是闵妃所派,要见大清国官员。上了清舰,翻译把朝鲜局势大致讲了一遍,说李昰应串通日本驻朝公使花房义质,准备与日本人里应外合,占领朝鲜。形势危急,请吴帅先带领五百人即时启程,连夜赶赴汉城,他们已经选好一条小路,路上有人照应。
说得很热闹,可这架势谁会相信?
清军你看我我看你,眼神中交换着质疑。
还好是真的。对方证明身份后,吴长庆临时召开紧急会议,两边坐着各营统领及张謇、马建忠、朱铭盘等人。会议决定先以五百精兵于夜里二鼓时(21-23点)登陆,拂晓再与后续一千人会合,两路人马到齐之后,随闵氏密使一同从小路赶往汉城。
行动迫在眉睫,现场一时鸦雀无声。
类似情景相信每个人都遇到过:老师一说到要提问,往往是教室里最安静的时候,并且都埋头看书,避免与老师目光接触。但此时偏偏有个二百五统领说他有点晕船,胸中一直有种大海的感觉,提议让大家先好好睡一觉,明天一早再出发不迟。
若按这位营长所说,很可能就没有明天了,因为大家人头在不在还不一定。
果然,吴长庆勃然大怒,将其当场革职,命淮军先锋部队两个小时内完成登陆。
大院君李昰应(-)
8月26日,汉城外,淮军大营。
宁静的盛宴。
吴长庆和丁汝昌正襟危坐,他们在等一个人——李昰应。熟悉中国政治文化的人都知道,这架势应该是一场鸿门宴。
事实也是如此。一天前,吴长庆对大院君进行友好访问,出于礼貌,李昰应和他约定这天回访,地点是清军大营,不见不散。清军安排就绪,在营外守株待兔。
少顷,大院君如约而至。李昰应进去后,门外清兵把他的随行拦了下来。
两个小时后,随从没看到李昰应出来,方知上当,但为时已晚,此时老李已经被早已准备就绪的丁汝昌连夜押解到了马山浦的瀛洲舰上。史料记载,那一夜还下着雨,年老体虚的大院君所乘的交通工具不是汽车,也不是马车,正是当时比较流行的肩舆。虽然有百人左右护送,但那一路八十公里的颠簸滋味,嗨,想想都难受!
次日,国王李熙派弟弟李载元给父亲带来几身换洗的衣裳和几个仆从,以作告别。
四天后,瀛洲舰经烟台辗转天津,直赴京师。李昰应留京十余日,稍作短暂歇脚,在保定开始了他漫长的三年软禁生涯。
壬午之乱平定。
据佐藤铁治郎年出版的《袁世凯传》中所述,日本对清廷这一行为颇为愤愤不平,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清廷干涉朝鲜内政的不满和指责:“嗟乎!以国君之父,无故被逮他邦,已属罕闻,而又由李鸿章审讯,非妄诞暴虐之支那,不能有此事故;非昏庸懦弱之韩王,亦不能甘心。”在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中,佐藤的观点便是他们所谓的“历史真相”。
换作日本,他们会怎么做呢?
十三年后,一群日本人闯进朝鲜王宫,将闵妃残忍地乱刀砍死。更丧失人性的是,闵氏的尸身也惨遭倭人侮辱,换句话说,也就是被Jian尸,简直突破人性底线。被侮辱后还没完,其尸体被倭人拖到树林里浇上汽油焚烧,焚烧之后,尸骨又被扔进了附近的池塘里。堂堂一国之王妃,以如此惨无人道的方式死于外人之手,就此灰飞烟灭。人伦何在?公理何在?!
这就是日人一直以来的双标历史观。
事情发生在年,故称“乙未事变”。
读史至此,此情难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