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伍临行前,父亲穿上了久违的老式军装,向儿子敬礼以示告别。去往藏南边疆的途中,天空下起了雨,疾风拍打着“康明斯”的篷布。车厢内,朱珏潜带着“高反”想起了小时候父亲向他讲述的部队。
40°C的水泥地上,高温灼烧长达6小时,为了练好队列动作,父亲和战友一次次从晕厥到挺起胸膛,却没有一人叫苦叫累,身临其境的苦却让朱珏潜更多地感受到军人的坚毅。那年全团通信兵比武场上,父亲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斩获第一,拿了‘三等功’,被单位推荐提干。“我希望部队这个大学校也能让你学会理想信念、做人原则、性格品质……”
想到这里,朱珏潜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出父亲谈及往事时满脸骄傲的神情。
的确,从懵懂的地方青年到单位通信专业尖子,从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干部,父亲的奋斗旅程给儿子树起了好榜样。
朱朝栋军装照
朱朝栋(学习时拍摄)
年,父亲朱朝栋应征入伍,志愿到边远艰苦地区服役的他却被分配到了成都,并且一待就是16个年头。为此,他因没能去到祖国的边防线上深感遗憾。转业21年后,儿子成了他完成心愿的“使者”。
朱珏潜从小接受父亲军事化的生活管理,按时起床、吃饭、打扫卫生、叠被子……让他对部队充满了向往,穿上军装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优渥的家庭条件没有让这个有志青年裹足不前,比起纸醉金迷的媚态世俗,他更爱祖国的千里万里、山川万丈。
报名参军两次,去年由于身高体重失衡的原因,这个“小胖墩”被所在武装部拒之门外。接下来的一年里,“减肥茶”成了他的饮料,粗粮成了他的晚餐,频繁参加健身班、游泳班来加强锻炼,终于在今年如愿以偿通过了入伍体检,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边防部队。
朱珏潜在驻训点门口敬礼
朱珏潜在与家人通话
追随着父亲的信仰,拿着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走在新时代的强军路上,朱珏潜比任何时候都步履坚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时代需求与新的士兵制度政策出台重合叠加,他知道自己将会有更加宽阔的舞台去展示爱国情怀和理想抱负。“下连后,我要像我爸那样,不怕苦、不怕累,不断练就过硬本领……”授衔那天,他向新兵班长许诺到。“虽然没有成为通信兵,可我依然为儿子是一名戍边军人而自豪。”父亲朱朝栋在电话里告诉笔者。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如今,父亲朱朝栋做了人民的公仆,儿子朱珏潜成了祖国的卫士。相互勉励,相互汇报工作便成了他俩的日常。父亲接受儿子的新思维新理念投入工作,儿子则带着父亲的殷殷期许在部队争取建功立业。视频电话里,儿子给“老班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大雨一连好几天,仰望着祖国的崇山峻岭,朱珏潜眼里满是坚定,伫立在边疆的沟壑峭壁,他觉得肩头尽是责任。
(洛桑贡嘎赵鹏)
来源:国防时报
编辑:袁邑
编审:韦健黎
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