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最近帮老伴儿收拾家的时候,找到一个塑料桶,桶上还装着一个小水龙头。老伴儿说这是她在网上买的“酵素桶”,说是自制酵素,干净、健康又减肥。呃,老刘感慨自己,在科普方面取得很高成就的同时,却遭遇了“后院失火”。
什么是酵素?
酵素的英文翻译为Jiaosu,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团体标准《酵素产品分类导则》中将其定义为以动物、植物、菌类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产品。年7月1日,国家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植物酵素》(QB/T-)和《酵素产品分类导则》(QB/T-)。在标准里面对酵素的定义有明确的示例。
《酵素产品分类导则》按产品应用领域把酵素分为六大类:食用酵素、日化酵素、饲料酵素、农用酵素、环保酵素、其他酵素。通俗地说,传统果蔬经过发酵,酒精含量较高的即为酒,乙酸含量较高的即为醋,酒精与乙酸含量较少、口感较好、各种营养较均衡的即为酵素。食用酵素最早起源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拥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代食用酵素起源于日本,已有上百年的食用历史。
食用酵素有用吗?
酵素是有作用的,促进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我们维持正常的活动,需要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它们在体内分解、消化吸收供给我们能量。酵素就是负责催化它们、促使其转化为能量的。如果吃的食物过于油腻,会将小肠上的绒毛包裹住。一旦活动绒毛被束缚,肠道的功能就会受到抑制。而酵素内具有可溶性膳食纤维和各种有益于代谢的酶,能够促进肠道的蠕动,分解油腻物质,促进排便。
这里要敲黑板了,注意没有减肥,没有减肥。那有人吃了酵素确实瘦了,怎么解释?可能是部分人群吃了酵素,促进排便就会减轻体重,有人则不会。至于对胃肠道的改善作用,酵素的类型不同,差异也很大。简而言之,酵素的功效是否明显,因人而异。
酵素的生产过程就是发酵的过程,如果硬要靠吃酵素减肥美容、改善肌肤、美白抗氧化的话,作用微小。酵素的功效跟其原料品种、种类、数量和发酵菌群有很大关系。使用不同原料制作出来的产品,其功效和价格也不一样。
自制酵素不可取
那么,如果你告诉我,我不从市场上买,我自己做行吗?看看本文开头,就知道显然是不行的。一般不建议在家庭中自己做。
因为发酵是有环境条件要求的,家庭条件环境多变,很难控制,容易发生食物中*。另外,这么简陋的装置,在酿造过程中可能出现杂菌污染的情况。如果是致病菌的话,中*概率很高,即使是一般的菌群,安全风险也很大。
不说自制酵素不可取,就是市面上的酵素产品很多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有些不良商家为了伪造酵素吃起来有用的假像,会在酵素产品中添加一定剂量的泻药,长期食用的话会导致脱水等健康问题。更有很多三无酵素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卫生方面都是不达标的,很可能会导致细菌的滋生,对身体非常不利。而且市面上的酵素很多含糖量超标,长久食用下来可能会有糖尿病的风险。
酵素还要不要买?
食用酵素产业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存在把酵素神化的倾向,食用酵素就是一种以果蔬为原料进行发酵的食品或功能性饮料,不能将其神化。二是关于酵素的宣传存在不严谨的情况,一些广告语中存在多处不科学不合理之处。
而市场上的酵素大多是从各种生鲜食物中(如大豆、小麦、果实、菌菇等)提取的酶,然后再经过乳酸杆菌、酵母等多种微生物发酵而成的食品,可以说是一种伪酵素。就算你吃到嘴里的酵素是严格意义上的酵素,也就是“酶”,那么酶作为蛋白质的一种,进入体内跟其他蛋白质的作用一样——转化为氨基酸,效果上其实跟摄入其他蛋白质是一样的。
其实呀,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具有酵素功效的食品,如奶酪、酸奶、泡菜、酱油、醋、醪糟、馒头、纳豆、豆腐乳、啤酒、苹果、香蕉、菠萝、梅子、柠檬、番茄、莲藕、*瓜、胡萝卜、芹菜、山楂、木瓜、红薯、大米、小麦、薏米、红小豆、玉米、豌豆、大豆、海藻、海带、鱼虾等。这么多,那还有必要买酵素吗?
酵素产品的出现,引起了大家对养生健康的重视。但是,老刘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转自今日头条老刘谈胃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