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瘦身的时代,“排*清脂”一词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健康瘦身的重要性。一时间,号称“30天排*”,“天然发酵水果瘦身”,“清脂神话”的酵素产品风靡全国。酵素究竟是什么?真的会产生瘦身效果吗?促使酵素发生作用的原理是什么?针对这些疑惑,今天的鲜历课堂带你揭开酵素的神秘面纱。
“酵素到底是什么*?”
“酵素”,虽说是这几年十分流行的词语,但它其实并非什么新鲜事物。所谓的酵素其实就是“酶”,酶的中文旧称是“酵素”,现代日本也将它称为“酵素”。
早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人们就已经发现胃液可以分解肉,麦芽提取液和唾液中淀粉可被转化为糖,但此时尚无人清楚这些反应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更不知道“酶”这种物质的存在。直到年,法国化学家佩恩首次发现了一种“淀粉酶”(diastase)。年,德国学者居尼将“酶”命名为“enzyme”,源自希腊语的“ενζυμη”,意思是“在酵母中”(enzyme=inyeast)。
酶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说,它是一种高分子物质,我们的一切生命活动几乎都离不开它。它参与生命活动中的消化、吸收、输送、代谢以及排泄等全部过程,甚至也是生命体中DNA复制和合成的前提。所以,你问酶是否重要?答案是当然重要,非常重要,没了它就完蛋了。
但这并不等于身体内的酶越多越好,更何况,口服“酵素”产品,未必就能补充更多的酶。
“越多“酵素”越健康?”
酶与生命体中的消化吸收、新陈代谢等息息相关,并且不同种类的酶可以催化或负催化某些特定化学反应。为了催化这些反应,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等,近年来口服酵素产品越来越多,人们寄希望于口服越多酵素就能消化代谢得越好,进而达成促进健康和塑身的目的。
但是,酵素也就是酶的实体,其实是蛋白质。一些特定化学反应的发生,都要建立在蛋白质结构稳定的基础上,盐浓度、温度、PH值等种种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酶的蛋白质结构改变,导致酶活性丧失,从而无法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退一万步说,即使在口服前这些蛋白质的结构非常稳定,当蛋白质进入人体内,就会开始被分解为氨基酸,继而经过一系列反应重新合成一部分人体所需蛋白质。
在这一连串复杂的化学反应中,原本的酶早已被分解或变性,当然也就不会发挥人们预期的作用。
“自制蔬果酵素,究竟有没有用?”
水果蔬菜种类不论,欲达功效不计。整体来说,自制蔬果酵素的做法不外乎如下:在干净的容器内,铺上一层砂糖,再铺上一层蔬果,再铺砂糖,再铺蔬果。如此反复,最后顶层为砂糖,盖上盖子密封,等待两周即可。取出泡水饮用,味道酸甜可口。
由此,“水果酵素”中的“酵素”为何物呢?如前文所说,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从植物(蔬果)中释放出来的酶与其他蛋白质一样,可被视作一种营养物质,很快就会被微生物分解吸收。残存的酶,或为微生物活动后分泌的酶,或是微生物死亡后释放的酶。因此“水果酵素”中酶的实际含量微乎其微。换句话说,若想吸收更多的蛋白质,不如直接吃掉那些水果食材来得更快。
此外,我们从酵素制法中可发现:在自制水果酵素这一过程中,普通人很难掌握好浓度和摄入量,极易出现热量超标的情况。另一方面,如何解决容器的杀菌消*问题,以及储存过程中滋生细菌的问题,也很值得商榷。
鲜历提示prompt
酵素,一个神秘又时髦的名字。人们或购买,或手作,趋之若鹜,争相追逐。如今我们揭开它的层层面纱,终于了解到它的本质。生活中,类似“清脂酵素”这种将普通的分子物质商业化的产品层出不穷,在各类商家花言巧语与网络谣言的包围之下,我们需要以辩证、理性的思维方式,在方法论面前究其本质,才会找到促进新陈代谢、减脂增肌、塑造理想身材的真正捷径。
关于健康
鲜历课堂推荐一本书给大家
《理想身材,吃即王道!》
作者:林江主编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理由:为什么无法拥有理想身材?「吃」好「吃」对,是王道!减肥过程中,饮食是最关键的部分。极端派的“节食、断食、单一饮食”,压抑客观生理需求,难以长期坚持,一旦停止,就会反弹;运动强度再高,如不结合科学饮食,也是徒劳;想塑造并维持理想身材,有且仅有一种方法:从今天起,彻底学会如何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