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ldquo碧生源rdquo的时代
TUhjnbcbe - 2021/7/11 1:03:00

“随着健康理念兴起、消费升级和肥胖率提升,中国体重管理市场显露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必将成为资本市场、消费市场、甚至学术研究争相角逐的高增长领域。

在科技创新和投资增加双重因素推动下,市场业态将加速向快消化和专业化蜕变,做好准备的企业不仅可以收割存量市场,并且有更强大的力量开发增量市场。”

第期

编辑

华减君

01

碧生源的时代结束了

近日,碧生源(.HK)发布年报称,实现营收12.93亿元,同比增长59.17%;实现净利润.90万元,同比下降71.99%,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公告显示,碧生源毛利率由年的72.0%降至年的70.7%,销售成本由年的2.28亿元增至年的3.79亿元,同比增长66.23%。

碧生源创始于年,于年在港交所上市,主营保健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推广及销售,主要代表产品有碧生源常润茶、碧生源减肥茶。

然而,自年上市之后,碧生源业绩平平,上市第二年后,便开始连续3年亏损,此后虽然有好转,但又进入每隔两年即亏损的尴尬局面。

-年,碧生源拥有人应占亏损分别为.60万元、3.42亿元、.60万元。-年,碧生源净利润稍有好转,但年又再度亏损.40万元,年实现盈利后,在年又陷入亏损局面,净亏损.9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碧生源常润茶和减肥茶作为碧生源的主打核心产品,其收入也在逐年下滑。

年,常润茶与减肥茶收入分别为1.92亿元、1.99亿元,合计收入3.91亿元。然而在年时,碧生源这两款产品合计收入达8.70亿元,仅仅常润茶的收入就达5.66亿元。

如今的碧生源,在核心产品的收入上已经远远不及10年前的收入表现,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在逐渐变小。

10年前,碧生源的广告亮相各种媒体,如今提起碧生源,不少消费者已比较陌生,或许属于碧生源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02

传统减肥产品VS新兴减脂产品

A

传统减肥产品问题频出

事实上,传统减肥药与减肥茶等产品近年来销量均有所下滑,而主打健康、营养等概念的代餐食品逐渐兴起。

“现在比较少吃减肥药了,感觉是药三分*,不知道吃完之后会有哪些副作用,还是想要用更加健康、科学的方法来减肥。”广州消费者刘小姐告诉华减。与她有同样想法的人越来越多,传统减肥药的市场正逐渐流失。

以广东本土品牌绿瘦为例,其产品曾风靡一时,包括减肥胶囊、减肥茶、压片糖果等,先后请过谢娜、*圣依、范冰冰等明星代言。

其中“绿瘦”玉人胶囊这款产品在天猫上就曾达到了件的月销量。然而,绿瘦产品销量猛增背后,其安全性问题却屡遭消费者投诉。

根据广州市工商行*管理局的“”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的统计数据,仅年一年,“”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接到“绿瘦”的投诉就有宗,约占投诉宗数的17.7%。

此外,央视新闻频道也曾披露,“绿瘦”公司的明星产品——绿瘦玉人胶囊以及其他多款产品均无法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找到相关批号,就连该公司注册地址也涉嫌造假。同样,广东叶氏药业旗下减肥药也因安全性问题屡遭消费者投诉,产品销售遭遇困境。

对此,专家表示,这种减肥药里的成分,基本上都有通便排尿的作用。对于部分人群,可能短期会有减轻体重的作用。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并不相同,肥胖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有先天遗传,也与个人饮食、生活作息有关系,有些人长期使用减肥药以后,会造成肝肾功能受损,人体元气过度消耗等问题。

B

新兴减脂产品层出不穷

面对日益增长的减肥需求,减肥药销量下降,而各类以“减脂”、“塑身”等为宣传点的新产品却不断面世。

华减注意到,如今多种减肥产品都不再用“减肥”这一说法,比如安利方面就表示,其主要做“健康塑型”,不是单纯减肥。产品方面,各类代餐食品、维生素、蛋白粉等宣称天然、健康、营养的产品不断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直销巨头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减肥代餐市场。在康宝莱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碧生源rdquo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