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片仔癀说到养肝护肝
TUhjnbcbe - 2021/8/2 16:30:00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bdfzd/
最近「片仔癀」火了,药价、股价如火箭升空,喜提多个热搜。上热搜前,它也常常出没于百度、各大网上商城。打工人,感觉身体被掏空时,便打开百度搜一搜:“护肝要吃些什么比较好?”本文的主角片仔癀,或是答案中的常客。微博热搜记录

片仔癀到底是什么?

片仔癀,是福建漳州的中药,是年中国颁布《中药品种保护条例》20多年来,获得一级保护的四个品种之一,配方处于绝密。它的名字应和「一片退癀(消炎)」、「疗效之神一片则灵」等说法有关。相传明朝一名御医离开宫廷后,在漳州削发为僧,用宫内秘方制药,以治疗跌打损伤后流传开来。据药品说明书,片仔癀锭剂的「成分」包括牛*、麝香、三七、蛇胆;而「适应症」写明可用于热*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性肝炎,痈疽疔疮,无名肿*,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还值得注意的是——「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另外孕妇忌服,运动员慎用,但8岁以下也可以服用,并无年龄下限。总的来说,它有不少“高光关键词”,比如:来自宫廷御医的绝密配方(以前皇上用的);受法律保护的合法中成药(被权威机构认可);治疗几乎一切炎症(内脏方面的肝炎+肌骨方面的跌打损伤+皮肤方面的痈疽疔疮,等等);一片就起效(别问,问就是切一片下来吃);老少皆宜(除了孕妇和运动员)。按理说,片仔癀起源于明代,盛名不衰至今,疗效还非常神奇——说明书中明确提到「可治疗急慢性肝炎」;此外药监局的《中药新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还指出,片仔癀「治疗肿瘤」有一定疗效。这样的话,福建人民应能首先受惠于本药吧?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是,据福建疾控公卫部门的数据:

福建省「乙肝病*表面抗原携带率」全国排名第3位(年);

福建省全人群中「肝癌」的病死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1位[1]。

这么看起来,“神药”似乎未能显著改善本地区的肝炎、肝癌病情啊?难道是因为受限于产量太少,未能满足本地群众迫切的健康需求?气氛突然有些尴尬!我们赶紧进入下一部分——到底如何「护肝」。准确来说,养肝、护肝是2个互相关联的话题。对于肝脏而言,世上并不存在“养”、“护”合一的药物。看下去你就知道怎么劝人别乱吃药了(包括护肝片)。

先说「养肝」,请给肝足够的营养

我们寻求「对肝好」的方法,无非是想帮助肝脏以「最佳状态」运行吧?肝脏的英文是Liver,大家可能不知道,它是人体内最大的脏器。成人肝脏重量约为~克,约占成人体重的2%,与我们的个子大小、体重相关。肝脏的生理、生化功能非常复杂,被称为「体内最大的新陈代谢化工厂」。粗略估计,「厂内」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至少有数百种,包括众多极为重要的反应:■净化血液:代谢酒精、其他药物和化学物质,中和并分解有*物质。■调节人体能量供应:生产、储存并提供快速能量(糖原)以保持头脑清醒、体力充沛。生产、储存并释放脂肪入血。■制造多种重要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以及对抗感染所需的物质等。■调节激素的平衡:包括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皮质激素类和其他肾上腺激素。■调节身体的胆固醇:合成和储存胆固醇,并将其转化为其他必需物质。■调节必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应:如铁和铜。■合成胆汁:清除身体有*物质,帮助消化。可见,这座工厂既是身体的能量电站,又是建材中心、解*中心……它维持着数百种功能,本身就需要「多种营养素」的支持。所以说,营养才是「养」的奥义。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每天都要坐班,希不希望老板给你配高清的屏幕、顺手的键盘鼠标、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补充营养,药补不如食补,口诀很简单:“低盐低脂低糖,多蛋白多蔬果多粗粮。”具体养肝饮食,可参考如下指引:

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鱼虾、去皮禽肉、蛋类、奶制品和豆制品。

吃各种颜色的果蔬,包括橙色、*色、红色,白色,紫色和绿色的。

主食尽可能选择全谷物产品(戳此跳转科普),而非细精加工的产品。

食材尽可能选择农药、重金属、抗生素残留较少的。

餐饮尽可能低盐低脂,且红肉(例如猪牛羊肉)、腌腊制品都要少吃,最好避免需要额外加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的食品和饮料,包括“%果汁饮料”。

每顿饭吃6-8分饱,降低冗余能量摄入,降低脂肪肝风险。养肝、瘦身,一石二鸟。

进餐时间相对规律,每天喝足够的水。

再说「护肝」,保护肝脏免受伤害

比受伤更可怕的是“负伤前行”。肝脏又被称为“沉默的器官”,最爱干这事了。肝脏是器官中“再生能力”的最强者,肝细胞受损后在一定程度上能自行恢复。在外科领域,倘若因某些特殊原因切除了肝脏的1/2到4/5,它仍能维持应有的功能水平。在临床上,当肝脏受到缺血、病*、酒精、药物及*物等损伤时,如果及时去除病因,结合一定的合理治疗,肝细胞可以很大程度上再生,肝功能得到恢复。然而,这也导致肝脏受到伤害后,将一直试图自我恢复,并不会一开始就表现出症状。以至于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服用的药物,一直在损害肝脏,发现问题往往为时已晚。如果造成肝损伤的病因不能及时去除,或者肝细胞损伤坏死较重,则肝细胞的再生不能完全代偿,可能会发生——细胞外间质的过度增生,引起「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肝脏的制造及代谢转运等功能受到影响,甚至引发「肝癌」。那么,肝脏最容易受哪些伤?主要有3方面:

感染(可科学防护的敌人);

喝酒(人尽皆知的敌人);

吃药(最狡猾的敌人)。

感染

指的是病*、细菌、寄生虫感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慢性嗜肝病*感染;及甲肝、戊肝等急性肝炎。细菌感染相对少见,寄生虫感染多数发生在西北牧区。首先,乙肝已有非常成熟的疫苗,我国早在新生儿中普及接种,但如今仍有部分成人未获得保护。因此建议体检时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一次“乙肝五项定量”化验,医生解读后会给出是否接种的建议。丙型肝炎,很不幸,迄今为止尚无疫苗问世。好在丙型肝炎在我国并不多见,而且它的传播主要是经过血液、体液直接接触而发生的,日常生活不太容易传染。但对于不规范的纹身、针灸、医美等有侵入性的操作,若器械消*不严,确有可能传播丙肝和其他疾病。甲肝、戊肝,通过不干净的食物和饮水传播,把好入口关,确保吃下去、喝下去的东西都尽可能干净,就能有效预防。同时,这2种肝炎也有很好的疫苗。

酒精

酒精性肝损害在我国非常普遍,也因此有了「喝酒前吃护肝药」的仪式。理论上,最佳的饮酒量是“0”,即滴酒不沾。但这并不容易做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饮酒量的建议是:

男性成人每日不宜摄入超过25克酒精;

女性成人每日不宜摄入超过15克酒精。

我们早已科普过酒精的危害(戳此跳转科普),不过千万别企图通过「吃药仪式」去减轻酒精带来的伤害,我们马上就讲「药物肝损伤」。

药物(泛指)

和喝酒相反,药物的伤害并不为人所熟知,特别是保健品、中药。二话不说,先抛出数据。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茅益民、中国人民解放*第85医院陈成伟教授在《Gastroenterology》(消化疾病领域顶级期刊)发表了论文《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及病因学》[2],反映了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特征等整体现状,这是国内迄今发表的最大规模的药物性肝损伤流行病学研究成果。该研究显示,我国普通人群中每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至少为23.80/10万人,显著高于西方。在我国引起肝损伤的最主要药物为:

各类保健品和传统中药(占26.81%);

抗结核药(占21.99%);

抗肿瘤药或免疫调整剂(占8.34%)。

此外,23.38%的患者在发生药物性肝损伤时,合并有病*性肝炎、脂肪肝等基础肝病,而这些患者的肝损伤更为严重,发生肝衰竭和导致死亡的风险更大,错误护肝可使不得!上述药物性肝损害中,抗结核药、抗肿瘤药一般人群并不会接触到,即便使用了,医生也会频繁给患者划重点:“服药期间一定要观察自己的症状,定期复查肝功能噢。”反而是随处可见的中药、保健品才是隐患所在。一来,传统认为中药、保健品的“副作用小”;二来如前所述,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不怎么抱怨药物*性,等到它开始抱怨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保健品滥服的危害需要得到社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片仔癀说到养肝护肝